
【全身鏡】
想把腦子挖出來的瘋狂藝術家——李肇展(上)
◎ 每個男人藝術家都是孩子
李肇展,這輩子見過面就很難忘記的一號人物,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的傳奇人物之一。奮不顧身地投入金工學習整整七年,研究所畢業後,竟然咚咚咚跑去法國進修巴黎學服裝設計,難道藝術家都這麼任性嗎?!

李肇展於巴黎 Studio Berçot 實習時期的製作的頭冠。2012

在巴黎工作室中試戴頭冠自拍的李肇展。
◎ 做金工一時爽,一直做一直爽
研究所畢業論文題目「不定形的動機」一度讓指導教授傷透腦筋,李肇展發揮英雄電影一般的熱血與拼勁,在畢業展上秀出了跟中型魚缸差不多大的一艘金屬船,上面還帶著螺旋槳的及各種各樣的機關,全部由他一個人親手打造。
〈黑色救贖號〉這件超大作品表現了人類心中原始、無邏輯的驅動力,兩個公仔分別代表著總是相互矛盾的內心OS。帶有二次元的想像與現實生活所面臨的難題。至於肇展自己,金工就是他的救贖。隨著作品從腦中幻想化為真實且具有份量感的物件,每件作品的創作過程都令他非常享受,他說:「我的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了吧!會一直做到老、做到死才會停止。」

〈黑色救贖號〉代表人類的「本性」,上面乘載著〈時光機〉與「行動」與「知識」的靈魂。長60公分,寬50公分,高72公分。以黃銅、紅銅打造、鍍鉻、塑膠。攝影|許文星

驅動〈黑色救贖號〉的靈魂,照片中左邊手拿鑰匙的靈魂代表「行動」,右邊手持一本書的靈魂代表「知識」。目木金技法、純銀、黃銅、紅銅打造。攝影|許文星

〈時光機〉停在〈黑色救贖號〉旁邊,一臺修正「行動」、「知識」與「本性」間衝突的工具。長15公分,寬12公分,高10公分,以黃銅、紅銅打造、鍍鉻、塑膠。攝影|許文星
◎ 為了金工,臥底算什麼!
儘管作品的威力震撼了老師與同學,他卻在研究所畢業後,毅然決然離開台灣,抵達時尚之都巴黎,目標竟然跟珠寶金工毫無相關,而是「服裝設計」。
每個聽人到都不可置信,他們相信肇展這麼做就等同於放棄累積了七年的金工專業。 法國的專業學校大多都設有年齡門檻,從16歲到26歲不等。抵達巴黎時,肇展已經32歲,毫無服裝設計基礎,怎麼辦呢?

〈極光〉燈具,2003,李肇展。長15公分,直徑8公分,高15公分,底座長15公分,寬15公分。攝影|李肇展
當時巴黎有三大服裝名校:巴黎製衣公會(Ecole de 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,簡稱 ECSCP)、Studio Berçot跟 ESMOD。帶著金工作品集,肇展在學校面試的時候巧遇一位在台灣畫室工作時教過的學生,透過一次幫這位學生趕作業的機會,他得以用老師的角度透析學校帶給學生的養分。
不僅如此,巴黎的台灣學生來來去去,常有學生在回台灣前拋售像是大同電鍋跟延長線等等的生活用品。每當遇到服裝設計科系的留學生,肇展都會請對方給自己看學校作業,隨著看的作業越多,心裡的選擇也越清晰。
最終,肇展選擇了Studio Berçot,展開了為期兩年的服裝設計專業課程。第一年。肇展在「藝術表現」與「時尚設計」中尋找共同點,老師經常給肇展的作品這樣的評語:「做得非常好,但這不是時尚。」
此行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新的思維與視角,所以經過了一年紮實的專業訓練後,肇展已抓到「時尚設計」的語彙,順利展開第二年的課程與實習。 實習可以說是正式踏入職場前的暖身,不要說外國學生,有時候連土生土長的法國學生也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,不過肇展的實習際遇可以說是大大顛覆了這個刻板印象。

2013 年黃⾦⽻⽑披肩於 Studio Berçon ⼯作室留下的影像。攝影|李肇展
⾝上穿的的黃⾦⽻⽑披肩。.jpg)
第66屆坎城影展《祖魯追緝令(zulu) 》⾸映會時,法國知名女演員利蒂希婭·卡斯塔(Laetitia Casta)⾝上穿的的黃⾦⽻⽑披肩。
採訪/撰文:

設計師:雷衍星 Stellar Lei
「結合藝術與工藝,珠寶才能成為一件件精巧的作品。」
【經歷】 Entre Bijoux 玠系首飾 創辦人 /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文創發展中心 設計師 / AFEDAP Formations Bijou, Paris France /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
【證照】 法國國家專業珠寶證照 C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