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【顯微鏡】珍珠的前世與今生I—— 寶石中的皇后

【顯微鏡】蚌殼中走出的維納斯

珍珠的前世與今生I——寶石中的皇后

◎有機寶石,那是啥?無機寶石,能吃嗎?

我們常常在電視或網路看見「有機」蔬果、飲食或是療程的廣告,只要出現「有機」兩字,就好像亮起一盞健康的光明燈。但「有機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?有機一定卡好卡健康,無機就是無稽(雙押)之談?在寶石的世界裡,這可不一定唷!

無機寶石是由天然礦物加工切割而成,而有機寶石則來自於古代或現代生物的動植物體衍生物,以及身體遺骸;前者具有獨特的化學組成與固定的晶體結構,閃閃惹人愛;後者則因為是由天然動植物衍生,無法人工合成,而顯得稀有珍貴。但無論有機還是無機,它們都因為美麗、稀有、適合製作成珠寶配戴而廣受消費者喜愛。

珍珠,珊瑚、琥珀、象牙、玳瑁、硨磲、煤精、菊石等等都屬於有機寶石的大家庭。但由於過度開採,導致了物種滅絕的危機,因此在1975年時,國際間訂定了「CITES瀕臨絕種動植物國際貿易保護公約」,以保護頻危生物不因非法貿易遭受危害。公約列出的保護項目包括了大西洋玳瑁、非洲象、亞洲象等等。我們現代的消費者在購買有機寶石時,也要記得注意來源,並請店家提供證書喔!

有機寶石百百種,各有熱烈愛好者,例如慈禧太后就是紅珊瑚的大粉絲;而在化學合成材料尚未興起前,歐洲人也廣泛地進口非洲象牙製作西洋棋、器皿、藝術品等精品。但在有機寶石之中,與人類最親密、最熟悉,也一起生活得最久的小夥伴,就屬「珍珠」了。

接下來,就讓我們一起來更深入地認識可愛又迷人的珍珠吧!

◎珍珠的前前前世

人類遠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埃及第四紀元,就已經發現珍珠了。在201910月的最新考古發現中,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珠可追朔到8000年前。由於缺乏文字紀錄,我們只能根據考古現場想像,珍珠最初可能是先民在水源邊生活及覓食時無意間發現的。它渾圓粉潤的外表,亮麗的珠光立刻攫獲了所有人的心,歷史中處處可見它的足跡:珍珠在西元前 2300 年的中國被用作贈禮、在西元前 420 年的波斯公主石棺中作為陪葬品、在古羅馬時期,珍珠更是地位的象徵,平常人是不可以配戴的。

顏色變化多端的珍珠。

◎沒收我的珍珠? 我不想活了!你也別想活!

羅馬帝國著名的諷刺作家馬提亞 (Martial)  曾經作詩揶揄一位愛珍珠成痴的女士:「她不向著眾神與女神發誓,而對著她的珍珠起誓。她稱它作兄弟姊妹;她愛它更勝兩個孩子。只怕一朝失去它們,她要宣布連一小時也不獨活。」雖然詩人形容得誇大了些,但在一個珍珠比鑽石還貴重的時代,他確實捕捉到了時代的剪影。許多人擔心這股享樂奢侈之風將會摧毀羅馬,終於在西元前一世紀,凱撒(Julius Caesar)頒布了命令,限制只有一定地位和財產的女士才能配戴,加上連串針對權貴的政策,以致元老院害怕凱薩有稱帝的野心,於是密謀暗殺了凱薩。

《凱薩之死》,Vincenzo Camuccini1804-1805

◎你有喝過帝寶嗎? 一杯富可敵國的美白珍珠酒

和凱薩以及珍珠命運相連的,還有埃及艷后克莉奧佩特拉( Cleopatra )。傳說她曾和三巨頭之一的馬克‧安東尼(Marc Antony)打賭,她請得起史上最貴的晚餐。馬克‧安東尼心想:「哪有什麼我沒見過的山珍海味?」,於是克莉奧佩特拉取下價值六千萬塞斯特斯(古羅馬幣)的一對珍珠耳環,將其中一只磨成粉末放入醋酒中融化喝下。接著,她又拆下另一顆珍珠,邀請她的客人喝下。面對如此豪情壯舉,馬克安‧東尼當然只能甘拜下風。至於剩下的那只珍珠耳環呢?據說後來掛在了萬神殿的愛神維納斯耳邊呢!

克莉奧佩特拉戴的是磨碎入酒的,還是愛神耳邊的珍珠呢?

馬克‧安東尼:「I 服了 U。」

主編:羅士庭 James Lo

曾獲聯合小說新人獎、時報文學獎小說獎、臺中文學獎、楊牧文學獎,出版有《惡俗小說》。其餘作品散見報刊雜誌。

我喜歡會發光的細節,文字和首飾都是。莎蒂·史密斯曾經將寫作形容為「那種精巧的感覺」(That crafty feeling.), 我想 Crafty 一字已足以道盡首飾與文字其妙。 工藝,精巧的工藝,從中誕生欣喜。